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骨折: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骨骼变脆弱,摔倒后容易发生髋部或者腿部骨折。数据显示,髋部骨折在老年摔倒中较为常见,占比约20%-30%。
2.神经损伤或压迫:摔倒时可能会对脊柱或外周神经造成损伤,进而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例如,脊髓损伤或坐骨神经受压,都可能导致下肢无力。
3.肌肉损伤:摔倒可能引起肌肉拉伤或撕裂,尤其是在肌肉已经退化的老年人中,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短暂或持续性的下肢无力。
4.中风:脑血管意外导致的中风也可能表现为突然的下肢无力,尤其是在其他症状如面部不对称、言语不清同时存在时。
5.电解质失衡:老年人常有基础疾病或营养不良,摔倒后如果伴随电解质水平异常,如钾、钙缺乏,也可表现为下肢无力。
6.心理因素:摔倒的恐惧感以及对再次摔倒的担忧,可能引发心理性下肢无力,这种情况多见于反复摔倒后的老年人。
需要尽快就医,对具体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老人摔倒后,应立即评估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注意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