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尿结晶是尿液中析出的微小固体颗粒,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和磷酸盐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结晶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某些条件下其含量增高时,可能在泌尿系统中沉积。
2.当尿结晶积聚形成较大结石时,可能导致尿路梗阻或刺激泌尿道壁,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剧烈的绞痛,位置多在腰部或腹部,并可能向下放射至腹股沟区域。
3.结石的移动也会引发尿路痉挛,进一步加剧疼痛感。一些患者还可能伴随出现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4.导致尿结晶增高的原因包括脱水、高蛋白饮食、代谢紊乱以及某些疾病,如痛风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饮用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稀释尿液,减少结晶的形成,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过多富含草酸、嘌呤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尿结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