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原因:
骨肉瘤是一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通常发生于骨骼中最先形成的位置,特别是在快速生长的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其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骨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部位(如乳腺、前列腺、肺等)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骨骼。这意味着骨转移是继发性肿瘤,由其他部位的癌症引起。
2.常见部位:
骨肉瘤多见于长骨,如股骨、胫骨和肱骨的近端及远端,是青少年常患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大约80%的患者年龄在10至25岁之间。
骨转移则常发生在脊柱、骨盆、肋骨以及长骨的髓腔内。其发生频率与原发肿瘤类型有关,成年患者尤为常见。
3.临床表现:
骨肉瘤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和局部肿胀,可能伴随运动功能减退和夜间加重的特征。
骨转移的症状通常包括进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压迫性神经症状。
4.诊断方法:
骨肉瘤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和病理活检,以区分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骨转移的诊断则需要结合患者的原发癌病史、影像学检查(如PET扫描、全身骨扫描)及生化检查确认。
5.治疗方案:
骨肉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部分病例可能需要放疗。
骨转移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症状和控制原发瘤,包括放疗、双膦酸盐治疗、止痛药物以及针对原发肿瘤的系统性治疗。
骨肉瘤主要是原发性的,而骨转移是由其他癌症引发的继发性病变。了解二者的本质区别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策略并提高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