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什么意思

2024-10-3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肠梗阻是指肠道发生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导致食物、液体和气体无法正常通过。此情况可能引起严重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医学干预。

1.定义与类型:

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和动力性两种。机械性肠梗阻是由物理性障碍引起,例如肿瘤、疝气、粪块等;而动力性肠梗阻则是由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引起,如麻痹性肠梗阻。

2.发病原因:

机械性肠梗阻:常见原因包括肿瘤(占约20-30%)、肠粘连(最常见,占50-70%)、疝气(占15-25%)及其他如炎症、异物等。

麻痹性肠梗阻:多由于腹部手术后、腹膜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因素导致。

3.主要症状:

腹痛:急性肠梗阻通常伴有剧烈腹痛,呈阵发性加剧。

呕吐:尤其是在上部小肠梗阻时,呕吐症状明显,呕吐物初期为食物,随着时间推移变成胆汁甚至粪样物质。

腹胀:下部肠梗阻时腹胀明显,伴随肠鸣音消失或减弱。

排便、排气停止:完全性梗阻时,患者会出现无大便、无排气的情况。

4.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包括腹部X线、CT扫描、超声波检查等,确保准确判断梗阻部位和性质。

治疗上,轻度肠梗阻可能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保守治疗缓解;重度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5.预防与监控: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引起肠梗阻的疾病。

饮食均衡,避免摄入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适量饮水。

注意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肠梗阻是一种需要及时准确诊治的严重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