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轻度过敏反应:如果患者仅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轻度过敏症状,通常可以在密切监测下继续使用相同的化疗药物,并通过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可以考虑减缓药物输注速度或调整剂量,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
2.中度过敏反应:对于中度过敏反应,如面部肿胀、气短、咳嗽等,需要更为谨慎的处理。此时可能需要暂停化疗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再评估是否可以在严格监控下逐步重新引入化疗药物。还可以咨询过敏科医生,考虑脱敏治疗,即在短时间内给患者逐渐增加的少量化疗药物,以使其耐受。
3.重度过敏反应:当发生如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时,必须立即停止化疗,给予紧急救治,如使用肾上腺素、类固醇和支持性治疗。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完全更换化疗方案,选择没有交叉过敏的化疗药物。
4.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和效果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过敏史、药物毒性以及癌症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优化治疗策略。
任何化疗过程中的变动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同时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后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