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生理性原因:
婴儿的生物钟尚未发育完善,尤其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昼夜规律通常需要2-3个月才能逐渐建立。
肚子饿或吃得过饱均可能导致婴儿入睡困难。如果婴儿有明显饥饿表现或胃胀气现象,应适量调整喂养时间和奶量。
排尿或排便后感到不适,家长应保持纸尿裤的干爽并及时更换。
2.睡眠环境:
光线:晚上睡觉时应保持卧室光线昏暗,以强化昼夜节律信号。避免使用强光灯或让婴儿接触电子屏幕。
噪音:尽量保持安静或播放白噪音,有助于遮盖外界突如其来的声音干扰。
温度与湿度:室内温度推荐控制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以免因过冷或过热使婴儿醒来。
3.作息安排:
白天不宜让婴儿睡觉时间过长,单次小睡的时间建议控制在2小时以内,保持适当的清醒活动时间。
睡前一小时可通过轻柔按摩、洗温水澡等方式放松情绪,建立固定的入睡行为模式。
4.心理需求:
身体接触和陪伴是婴儿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婴儿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可尝试轻拍背部、哼唱摇篮曲等方式安抚。
5.健康问题:
如果出现反复哭闹以及伴随异常表现,例如发热、呕吐、频繁腹泻或皮疹等,应尽快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感染、过敏或其他潜在疾病。
婴儿的睡眠习惯需要耐心培养,可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上述几个方面的细节干预。如长期无法改善,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以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