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明确贫血类型及原因:
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是风湿病常见的合并症,占贫血患者的重要比例。由炎性细胞因子影响铁代谢和红细胞生成所致。
营养缺乏性贫血,可能源于饮食中铁、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药物相关性贫血,某些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如甲氨蝶呤可能导致骨髓抑制或缺乏维生素。
2.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评估:
血常规检测可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形态变化。
铁代谢指标如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水平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铁缺乏。
骨髓穿刺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贫血性质,如是否存在骨髓造血异常。
3.针对贫血的治疗措施:
口服或注射铁剂适用于铁缺乏性贫血患者,同时需保证营养摄入全面。
如果是慢性疾病相关型贫血,可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改善原发疾病的控制。
针对药物引发的贫血,应调整或更换药物,必要时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4.控制风湿病进展:
风湿病的系统性炎症可能是贫血的根本原因,应加强对其病程管理。可以调整抗风湿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及剂量。
生物制剂近年来在风湿病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从而缓解贫血程度。
5.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
对于已经行动受限的情况,可以尝试物理治疗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职业治疗师可提供辅助器具建议,使患者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长期病痛可能导致心理负担,应鼓励积极接受专业心理支持。
综合干预可以帮助风湿病患者减轻贫血症状,恢复行动能力,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