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手术后出现大便失禁应当如何解读

2025-04-0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病情分析:肛裂手术后出现大便失禁可能是由于括约肌损伤、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而导致的功能障碍。需要尽早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

1.括约肌损伤:在肛裂手术中,尤其是内括约肌切开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括约肌,导致控便能力下降。研究显示,括约肌损伤后大便失禁发生率可达10%-30%。

2.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起相关神经的损伤,从而影响控制功能。此类神经包括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纤维。

3.术后炎症或感染:炎症或感染可能导致周围组织的水肿或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短暂性大便失禁。在术后几天至数周内,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但通常是可逆的。

4.心理因素:术后焦虑或紧张情绪也可能对排便习惯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加重大便失禁的症状。

5.其他并发症:如直肠粘膜脱垂或痔疮等,也可能加重术后大便失禁的风险。

针对以上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以判断失禁的严重程度及其原因。根据具体病因,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进一步手术矫正。术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调节饮食结构也是改善症状的重要环节。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