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基础病引起的心衰

2025-03-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基础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需要通过控制原发疾病、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进行综合管理。

控制原发疾病是关键:

1.高血压:研究表明,适当控制高血压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约50%。应坚持使用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并定期监测血压。

2.冠心病:大约20%的心力衰竭患者为冠心病引起,应通过药物和可能的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改善心肌供血。

3.糖尿病:糖尿病会增加心力衰竭发生率。控制血糖水平,可通过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药物调整,减少心脏负担。

4.心瓣膜病: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如人工瓣膜置换,以改善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1.利尿剂:帮助减轻液体潴留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常用呋塞米等。

2.ACE抑制剂或ARB: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缓解心脏负担,延长生存期。

3.β受体阻滞剂:用于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左心室功能。

4.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特定病例中适用。

生活方式干预不可忽视:

1.饮食控制: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每天盐摄入量不应超过2克。

2.体重管理:保持健康体重,通过适度运动改善全身代谢状态,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

3.戒烟限酒:吸烟喝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应予以戒除。

处理基础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