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止血:迅速识别并控制出血源。可通过直接按压、使用止血带或绷带进行物理止血。在医疗环境中,可能需要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来止血。
2.输液:立即补充体液以维持血容量。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溶液开始,在必要时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对于需要大量输液的情况,通常推荐使用加温液体以避免低体温。
3.血制品输注:如果失血超过总血容量的30%,考虑进行输血。红细胞悬液可用于改善携氧能力,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可以帮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4.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和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5.药物治疗:在有指征时,可使用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来提高血压,但应谨慎使用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
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关键,应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