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学意义
(1)癌结节的出现提示存在高级别的肿瘤扩散行为,对分期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这些结节与邻近血管相连,则可能属于静脉侵犯;如果无明确血管连接,则视为孤立性肿瘤浸润。
(2)这通常会导致患者的病理分期上升到III期甚至更高(如IV期)。具体分期需结合其他指标,如远处器官有无转移以及淋巴结受累数量。
2.术后辅助治疗
(1)大多数此类病例需要考虑辅助化疗,特别是对于III期或存在高危因素的II期患者。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包括含氟尿嘧啶类药物或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例如FOLFOX或CAPOX方案。
(2)化疗的周期通常为6个月,但可根据患者总体状况、毒副作用耐受情况及医生建议适当调整。
3.随访与监测
(1)应进行密切的术后随访,包括每3至6个月一次的体格检查、肝功能监测和肿瘤标志物(如CEA)的检测。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PET-CT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以排查腹腔或远处转移病灶,持续时间通常为5年。
(3)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肠梗阻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应尽早就医以排查潜在复发。
4.特殊情况处理
(1)对于癌结节数量较多且疑似腹腔广泛播散者,可能需要联合腹膜热灌注化疗等局部强化治疗方法,以延缓病情进展。
(2)如果已发现其他远处转移灶,应明确多学科团队会诊意见,通过系统治疗(例如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延长生存期。
癌结节的存在意味着患者可能面临更复杂的病程,因此需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并严格依从随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