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过分追求确定性
提前焦虑者往往希望对未来的所有细节尽在掌控之中,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这种需求往往难以满足。这种渴望确定性的心理特点使得个体对未知结果产生极大的不安。
2.认知放大负面可能性
这类人群倾向于高估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认为最糟糕的情况一定会出现。例如,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或会议,会反复思考失败的情景,而忽略成功的可能性。
3.躯体化反应显著
提前焦虑常伴随身体上的不适,如心跳加快、头晕、出汗、肠胃不适等。这些症状是焦虑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所致,并进一步强化了紧张感。
4.回避行为
为了减少内心的不适,部分人倾向于逃避情境,例如拖延准备任务、不敢面对决策问题等。这种回避虽然短期能缓解焦虑,长期却可能恶化问题。
5.自我评价偏低
提前焦虑的人通常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容易怀疑是否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陷入一种持续的担忧和自我否定状态。
6.习惯性过度准备
为了试图降低焦虑,有些人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超乎必要的准备工作,虽然事实上这种“过度准备”未必有助于实际结果,却让其疲惫不堪。
提前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但如果影响正常生活,需要考虑通过调整认知、寻求心理帮助或其他方式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