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晚间使用电子设备或每天入睡时间不固定会打乱生物钟,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入睡困难或浅睡眠。
2.心理压力过大:工作、学业或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引发焦虑和紧张情绪,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维持在“战斗或逃跑”状态,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3.不良饮食习惯:晚餐过于油腻、含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摄入过多或者睡前饮酒都会干扰睡眠质量。酒精虽然初期有镇静作用,但会导致后半夜更多觉醒。
4.睡眠环境不佳:卧室光线过亮、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干扰以及床垫枕头不适都可能降低睡眠舒适度。
5.健康问题:某些疾病,如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对睡眠造成较大影响。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减肥药、感冒药中的伪麻黄碱成分)可能产生兴奋作用,干扰睡眠。
7.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整体代谢水平,影响昼夜节律,导致晚上不易感到疲劳。
建议调整作息规律,避免睡前剧烈活动与蓝光暴露,同时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如仍然无法改善,应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