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因素:
睡眠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成人通常需要每晚7-9小时的睡眠,如果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佳,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
睡眠节律紊乱也会产生类似影响。例如,熬夜或频繁改变作息时间可能干扰生理钟,导致晨起时焦躁感加剧。
睡眠障碍,如失眠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与晨起情绪问题密切相关。
2.生理因素:
血糖水平下降可能引发烦躁情绪,尤其在前一天晚餐摄入过少或长时间未进食的情况下。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抑郁症,与晨间情绪低落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约60%-80%的抑郁症患者会在早晨感觉更为烦躁。
荷尔蒙变化,例如皮质醇(应激激素)在清晨的自然升高,可能增加焦虑感。
3.心理和压力因素:
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使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夜间无法充分放松,导致早晨情绪波动。
如果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或过高的工作压力,个体可能会因对新一天的担忧而感到烦躁。
慢性心理疲劳或倦怠也会降低情绪调节能力,使人清晨特别敏感和易怒。
4.环境或习惯因素:
生活环境可能发挥作用。如房间光线过亮、噪音干扰或温度不适宜,都会降低睡眠质量并影响晨间心情。
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或饮酒,都可能扰乱睡眠结构并加重晨起烦躁。
尝试从调整作息、改善睡眠条件、平衡饮食以及减轻心理压力等方面着手。如果上述方法无效且症状持续、严重,建议尽快进行医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