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切除后大便失禁频繁是怎么回事

2025-06-1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乙状结肠切除后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手术对肠道和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以下几点可以帮助理解这一现象:

1.直肠容量减少:乙状结肠在正常情况下起到储存粪便的作用。手术切除后,粪便更快地进入直肠,可能导致直肠无法有效储存粪便,增加了失禁的风险。

2.括约肌功能减弱:手术过程中,神经或者肌肉组织可能受到损伤,这会影响控制排便的内、外括约肌功能,从而引发失禁。

3.直肠敏感性改变:手术后的肠道可能对扩张或压力变化的敏感度增加,使得患者难以控制便意,并导致意外的排便。

4.肠道菌群失调:术后消化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对大便形成及排出的调节能力变弱,进而造成失禁。

适当的肠道恢复锻炼、饮食调整以及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