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手术时机与年龄决定因素
6个月以内的小儿通常不植入人工晶体,优先佩戴隐形眼镜或框架眼镜矫正屈光,因为婴幼儿眼球尚在发育,难以准确评估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
超过1岁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植入人工晶体,但仍需考虑未来眼球发育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2.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和选择
儿童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体的屈光度数应适当“欠矫”,即选择低于完全矫正视力的度数。一般情况下,3岁以下患儿设计为远视+4~5度,3至7岁选择+2~3度,7岁以上逐渐接近成人标准。
欠矫的目的是为预留眼轴生长导致的屈光变化空间,避免术后出现高度近视。
3.单焦点与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取舍
单焦点人工晶体:目前更常用于儿童白内障手术,具有可靠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但术后仍可能需要辅助眼镜来补充调节能力。
多焦点人工晶体:能提供远、近两种角度的清晰视力,但小儿患者配合度有限,同时术后视网膜成像质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使用较少。
4.个体化定制原则
双眼均做手术时,需考虑保留足够的双眼视觉平衡,避免显著的屈光参差。
如伴有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应谨慎评估手术及人工晶体的适用性。
白内障人工晶体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患儿的年龄、屈光状态和眼部发育情况,同时术后加强随访,并根据眼球生长调整屈光矫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