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肌肉和结缔组织逐渐失去弹性和强度,尤其是盆底肌肉和肛提肌。统计显示,脱肛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
2.慢性便秘:长期便秘会导致排便时用力过猛,增加腹压,进而损伤直肠支撑结构。调查数据显示,约50%的脱肛患者有长期便秘史。
3.腹内压增加:类似妊娠、肥胖、慢性咳嗽等情况,会持续增加腹腔压力,从而导致直肠下移。研究表明,孕妇发生脱肛的概率明显高于未孕女性。
4.肛门直肠手术史:曾接受过肛门或直肠手术的个体,其直肠支持结构可能受到损伤或削弱,从而增加脱肛的风险。据统计,肛门直肠手术后的并发症中,脱肛占据一定比例。
5.遗传因素:某些家庭具有脱肛的遗传倾向,这提示遗传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相关研究指出,有家族史的个体发生脱肛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约30%。
6.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或多发性硬化症等影响神经控制的疾病,也可能导致脱肛。数据表明,这类疾病患者中脱肛的发生率较高。
脱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溃疡、出血和感染。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便秘,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