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脑瘫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因素。产前因素包括母体感染、胎盘早剥、遗传因素等;产中因素如缺氧、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产后因素包括新生儿黄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出血等。
2.临床表现:脑瘫的临床特征因病变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痉挛型最为常见,占总病例的70%-80%,表现为肌肉僵硬和过度紧张。手足徐动型占10%-20%,表现为不自主的缓慢扭动。共济失调型较少见,约占5%-10%,主要表现为平衡和协调能力差。混合型则是同时具有多种类型的特征。
3.诊断: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史,辅助检查包括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电生理学检测等。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治疗:脑瘫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早期干预、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物理治疗主要改善肢体功能,职业治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言语治疗则针对语言和吞咽困难,药物和手术用于控制痉挛和矫正畸形。
5.并发症与预防:脑瘫患者常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孕期健康管理、避免高危因素、及时处理产时问题及新生儿期的监护和干预。
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和个性化康复计划对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