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定义与分类
肺隔离症是指肺组织部分独立于正常肺功能,通常有自己的血液供应,这部分组织被称为“隔离肺”。
根据位置不同,分为肺内型和肺外型。肺内型发生在正常肺叶内,而肺外型则位于隔膜上方或腹腔内。
2.流行病学
这种情况较为罕见,约占所有先天性肺畸形的6%。
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
3.临床表现
无症状者:大多数肺隔离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
症状出现:若有症状,可能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或胸痛。
4.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CT扫描、MRI或胸部X线片能明确显示隔离肺的位置及其血供来源。
血管造影:有助于详细了解隔离肺的血供情况。
5.治疗选择
无症状且无并发症者: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有症状或并发症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微创胸腔镜手术。
6.预后
经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长期生存率高。
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反复感染甚至罕见的恶性转变。
肺隔离症虽不属于重大疾病,但其潜在风险不能忽视,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管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