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压力和焦虑:
压力和焦虑会导致身体产生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
研究显示,约30%的成年人在某个阶段会经历失眠,而其中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焦虑所致。
2.生活习惯问题:
不良的睡眠习惯,例如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扰乱生物钟。
饮食习惯也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会干扰深度睡眠。
3.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噪音等都可能影响入睡。
大部分人最适宜的睡眠温度在15-20摄氏度之间,保持舒适的室温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4.健康问题:
某些慢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或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晚上难以入睡。
药物副作用也是一个常见原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发心悸或其他不适,使得难以入睡。
5.生理节律:
人体内存在一种被称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任何对这一天然节律的破坏(如倒班工作)都会影响睡眠。
研究表明,稳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进而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为了改善睡眠,应考虑以下几点:管理好压力,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减少睡前电子设备的使用;改善睡眠环境,确保安静、舒适的睡眠空间;必要时咨询医生排查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