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临床表现:
高热: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常伴有寒战。
黄疸: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这是由于胆道梗阻引起的胆红素升高所致。
腹痛:右上腹或中上腹剧烈疼痛,常伴有压痛和反跳痛。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通常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肝功能: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水平升高。
血培养:在发热时采集血液进行培养,阳性率较高,可以明确病原菌。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胆管扩张、结石或肿瘤等导致胆道梗阻的原因。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提供更详细的胆管系统结构信息,有助于确定梗阻部位和性质。
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不仅可显示胆管系统的变化,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治疗,如取石或引流。
4.其他辅助检查: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这两项指标在急性感染时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针对上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综合评估是否患有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上,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关键,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干预,如胆道减压手术或内镜下胆道引流。
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及时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高热、黄疸和腹痛,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