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术后早期阶段(约0-6周)
此阶段主要以伤口愈合和基础功能恢复为主,避免过度活动对内固定物造成影响。
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需佩戴支具保护脊柱稳定性,减少活动范围。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床上动作,如深呼吸、踝泵运动(脚踝上下轻微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禁止弯腰、扭腰或搬重物等增加腰部负担的动作。
2.中期恢复阶段(约6-12周)
组织逐渐修复,疼痛可能缓解,可以适当加大活动范围,但仍需循序渐进。
开始尝试站立位和短时间行走的训练,保持步态平稳,避免摔倒或突然扭转动作。
可进行核心肌群的轻柔锻炼,例如仰卧位收缩腹部或臀部肌肉,以增强脊柱周围的稳定性。
水疗(如果条件允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水的浮力可以降低腰椎承重,有助于恢复关节灵活性。
3.后期恢复阶段(约3个月以上)
骨骼与软组织已基本愈合,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并进一步强化腰背部肌肉力量。
可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动感单车;避免跑跳类剧烈活动。
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重点锻炼腹横肌、多裂肌等深层肌肉,通过稳定脊柱来减轻腰椎压力。
瑜伽或普拉提中的某些动作也有助于改善柔韧性和体态,但任何训练必须先征得康复医生的建议。
术后康复过程中,应始终警惕是否出现持续性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或局部感染等异常症状,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康复训练的所有步骤需严格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避免盲目操作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