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盐结晶是一种在尿液中检测到的微小晶体,它们由各种矿物质(如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沉淀形成。这些晶体通常可随尿液正常排出,对身体无害。当尿液浓缩或某些矿物质的浓度过高时,晶体会增加聚集机会,从而形成结晶簇。
2.肾结石是尿盐结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当大量晶体积聚并结合成较大的块状结构时,这些块状结构就称为结石。通常,肾结石具有固定的大小和形态,不容易像单独的晶体那样被轻易排出。
3.导致尿盐结晶形成的常见因素有:饮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高蛋白或高盐饮食、代谢异常(如高尿酸血症)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如果这些因素持续存在,尿盐结晶很可能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肾结石。
4.区别的关键在于:尿盐结晶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颗粒,不一定引发症状,而肾结石如果较大则可能引起明显的疼痛、血尿或梗阻症状。
5.检测方式上,尿盐结晶多通过尿液显微分析发现,而肾结石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明确诊断。
养成多喝水的习惯,避免长时间尿液浓缩,减少蛋白质与盐分摄入,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尿盐结晶发展为肾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