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细针穿刺特点
使用直径较小(通常为0.6-0.9毫米)的针头,主要用于细胞学检查。
适用于小于2厘米的肺结节或疑似恶性病灶,可有效获取细胞学样本以确定病理诊断。
操作创伤小,出血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诊断敏感性约为85%-90%,尤其对于高度怀疑的小病灶可以提供可靠信息。
2.粗针穿刺特点
使用直径较大(通常为1.2-2.4毫米)的针头,主要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适用于无法通过细针穿刺明确诊断的病灶,特别是考虑淋巴瘤、肉芽肿性病变或特殊类型癌症的情况。
虽然诊断准确性高,可达到95%左右,但创伤更大,可能引起较高的气胸、出血等风险。
一般不推荐用于靠近大血管或重要气道的部位,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3.影响选择的其他因素
病灶位置:深部或靠近肺门区域的结节需优先考虑细针,以降低损伤风险。
患者身体状况:如有较强咳嗽或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应慎用粗针。
影像辅助:在CT或超声引导下,能够提高两种穿刺方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对于肺结节的穿刺诊断,细针和粗针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选择。若仅需初步诊断,多倾向细针;若需详细病理组织分析,则使用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