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筛查人群数量庞大
随着健康体检普及和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据统计,在接受胸部CT检查的人群中,肺结节检出率可高达20%-50%。由于早期肺癌常以肺结节的形式出现,筛查需求激增,导致医疗资源压力不断上升。
2.病理性质诊断复杂
肺结节可能是良性病变(如炎症性结节、钙化灶)或恶性病变(包括早期肺癌)。但单纯依赖影像学特征,难以精准判断其性质。通常需要结合影像随访、肿瘤标志物检测,甚至进行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这些过程耗时耗力且对医疗设施要求较高。
3.专业医师短缺
肺结节的诊疗需涉及多学科协作,包括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及病理科。能够精准解读影像学结果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高水平专家相对稀缺。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影像科医生负担繁重,进一步延缓了诊治效率。
4.患者心理影响
大部分肺结节患者为健康筛查时无意中发现,心理压力骤增,部分患者过度担忧“结节即癌”。许多人选择频繁就医,甚至要求过度治疗,无形中加剧了医疗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5.诊疗技术更新速度快
肺结节的诊疗方法近年来快速发展,如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分子病理学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往往滞后于科研进展,许多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仍依赖传统的诊疗手段,无法完全跟上最新的医学前沿。
6.长期管理挑战
对于小于8毫米的亚实性结节或良性可能大的结节,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而非一次性解决。这种“长期战线”的管理模式需要医疗机构长期投入,大大增加了工作负担。
目前医疗体系正在通过扩大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医生培训以及推进诊疗技术创新等方式应对上述问题,但全面改善仍需时间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