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结石排出体外:当输尿管内的结石从狭窄部位通过并进入膀胱时,输尿管内压力迅速下降,相关的神经刺激减少,从而导致疼痛缓解。输尿管的三个常见狭窄部位分别是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跨髂血管处以及输尿管进入膀胱壁处。如果结石较小(通常直径小于5毫米),在尿液推动下可能自然通过这些狭窄部位。
2.结石移动至不敏感区域:输尿管上皮中富含对牵拉和压迫敏感的神经末梢。结石若被推移至疼痛敏感性较低的区域(如膀胱附近或无显著狭窄的输尿管段),即使未完全排出体外,也可能暂时不再引起明显的疼痛反应。
3.输尿管痉挛缓解:结石通过输尿管时,通常会引起局部平滑肌强烈痉挛,并伴随剧烈绞痛。当痉挛逐渐缓解或输尿管适应新的状态时,疼痛也随之减轻。这种现象尤其常见于小体积结石导致的短暂梗阻。
4.尿液流通恢复:结石若初步阻碍了尿液流动,则会增加肾盂和输尿管的内压,引起剧烈绞痛。一旦结石位置发生变化,使尿液重新流通,压力下降,疼痛感便会迅速消退。
5.炎症反应减少:结石刮擦输尿管表面可能引发黏膜损伤及炎症,进一步加重疼痛。如果此类损伤得到一定修复或黏膜适应了结石的存在,疼痛程度可能下降。
输尿管结石的疼痛虽然可能暂时缓解,但需要警惕是否仍有残留结石或潜在梗阻。即使疼痛消失,仍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评估输尿管及肾脏情况,以避免长期梗阻造成肾功能损害。需关注日常饮水量与饮食习惯,预防结石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