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疾病机制:正常情况下,韧带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主要功能是连接骨骼并保持关节的稳定。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长期负重、慢性损伤或遗传因素,韧带中的钙盐沉积增加,逐步发生骨化。
2.常见部位:脊柱是最常发生韧带骨化的部位之一。后纵韧带骨化症便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韧带骨化病症,常见于颈椎和胸椎。黄韧带也可能出现骨化现象。
3.流行病学数据:韧带骨化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日本和韩国的男性中发病率较高。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OPLL的患病率约为2-4%。
4.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压迫,影响活动能力。
5.诊断与治疗: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和MRI是确诊的重要手段。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必要时可选择手术干预。
韧带骨化可能导致活动受限和疼痛,通过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定期监测和合理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