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散瞳作用:散瞳剂通常采用托吡卡胺或阿托品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麻痹调节功能,使得睫状肌无法收缩。睫状肌是控制晶状体曲率的肌肉,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帮助调节近距离视物。当睫状肌被麻痹后,不能再通过过度调节来“补偿”潜在的远视、近视或散光问题,因此屈光状态更接近于眼球的真实情况。
2.儿童眼部调节特点:儿童的睫状肌功能较为强大,调节能力远高于成年人。如果未散瞳直接验光,可能因自身过强的调节能力掩盖了部分远视的表现。在散瞳状态下,由于调节完全放松,所有的屈光误差都被暴露出来,这使得一些儿童测得的远视度数明显增大。
3.假性近视的修正:对于患有假性近视的儿童,未散瞳前可能显示一定程度的近视度数,而散瞳后,因去除了调节因素,假性成分会消失,使真性屈光状态显现出来。如果是真性远视,测出的远视度数会增加;如果是真性近视,度数则可能减少。
4.用药影响:不同散瞳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例如,托吡卡胺的作用时间短,一般几个小时内恢复,而阿托品可能需要几天。散瞳后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因药物的种类和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
散瞳后眼睛度数增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意味着实际视力下降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