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花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皮肤科
1.病因:梅毒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细菌感染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孕妇也可以通过胎盘将细菌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
2.分期:
一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3周内出现,下生殖器、口腔或肛门等部位形成无痛性溃疡,称为硬下疳。这些溃疡会在3到6周内自行愈合。
二期梅毒:如果不进行治疗,一期梅毒会进展到二期,出现皮疹、黏膜斑疹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通常出现在初次感染后的6周至6个月。
潜伏期梅毒: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血清检测仍然呈阳性,分早期潜伏期(2年内)与晚期潜伏期(2年以上)。
三期梅毒:未经治疗的病例中,大约15%-30%的人会发展成三期梅毒,可能在感染后10-30年出现,涉及心脏、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表现为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梅毒性肉芽肿。
3.诊断:通过血清学检测,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试验(TPPA),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可确诊梅毒。
4.治疗: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对于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治疗的早期阶段更容易控制和治愈疾病。
5.预防:避免高风险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定期体检和性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怀孕期间的准妈妈需进行梅毒筛查,以避免母婴传播。
由于梅毒的症状复杂且变化多端,及时就医与治疗至关重要,确保良好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