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膏药的覆盖作用:膏药是一种不透气的材料,它覆盖在皮肤表面,会影响该区域的散热和蒸发功能,容易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出汗。
2.局部代谢增加:膏药中的活性成分常用于缓解疼痛或促进血液循环,这些成分会刺激皮肤及其下方的组织,使局部血流增加,新陈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继而引发出汗。
3.生理反应:当膏药应用于疼痛或者不适的区域时,身体可能通过出汗作为生理反应来帮助调节体温和舒缓不适感。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膏药的反应各异,有些人可能对膏药中的某些成分敏感,导致局部出汗增加。
贴膏药后局部出汗是常见的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若出现明显的瘙痒、红肿或其他不良反应,建议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