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理机制:皮脂腺产生过多的油脂,加上死皮细胞堆积,堵塞毛囊孔道。这一环境适宜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引起炎症和脓包形成。
2.发病因素:
激素水平变化:青春期、月经周期或其他内分泌变化会增加皮脂分泌。
饮食因素:高糖、高脂肪的饮食可能加剧症状。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痤疮史的人更容易患此病。
压力和情绪: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也可能加重痤疮。
3.临床表现:
粉刺:包括白头和黑头。
丘疹与脓疱:毛囊口处可见红色的小丘疹,有时顶端可见小脓包。
结节和囊肿:较严重的情况下,皮肤深层可能形成痛性结节和囊肿。
4.预防与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洗面奶。
避免用手挤压脓包,以防感染和留下疤痕。
严重病例应咨询医生,可使用药物如抗生素或维甲酸类药物进行治疗。
在遇到持续性或严重性脓包时,应及时就医以得到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瘢痕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