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毒结构:狂犬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它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一旦进入人体,该病毒会迅速利用神经细胞进行复制,并沿着神经系统向中枢扩散。
2.神经侵袭性:狂犬病病毒能够直接攻击神经组织。当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会在潜伏期内悄无声息地迁移到中枢神经系统,通常需要数天到数月不等。一旦病毒抵达大脑并引发临床症状,如狂躁、恐水等,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并导致死亡。
3.免疫逃逸能力:狂犬病病毒具有有效的免疫逃逸策略,使得机体难以在感染后立即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由于病毒很快侵入神经系统,传统的抗体反应对其影响有限。
4.治疗难度:现有的治疗方法,如密尔沃基方案,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对晚期感染者成功。但没有证据表明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或提高生存率。
5.预防胜于治疗:狂犬病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包括对动物的疫苗接种、暴露后及时清洗伤口及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治疗。尽管目前科学界在研发新疗法上不断努力,但控制狂犬病仍需依赖广泛的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