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成人每日推荐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建议饮水1500-2000毫升,尤其是晨起空腹时喝一杯温水,可以刺激肠蠕动。
避免高脂肪、低纤维食品,如油炸食品、零食等。
2.增加体育锻炼: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
久坐人群应减少久坐时间,每隔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
3.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固定每天的排便时间,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尝试蹲厕所,每次约5-10分钟,培养规律性。
排便时避免使用手机或长时间阅读,以减少分散注意力而影响排便效果。
4.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如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需谨慎。
若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便血、体重减轻等,需警惕器质性疾病可能,如肠梗阻、结肠癌,应尽早接受检查和治疗。
长期大便不畅可能会引发痔疮、肛裂等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提示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仍不能有效改善,应及时前往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