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复发作的疾病,最终引起胃腺体萎缩和功能丧失。其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不健康饮食、吸烟及遗传因素等。
2.O1型是基于悉尼分类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之一。该分型方法将病变区域划分为胃窦部、胃体部或广泛性(弥漫性)损害。O1型表示胃窦部萎缩,同时可能合并少量肠上皮化生,但病变程度较轻。
3.症状表现可能因人而异,包括胃痛、饱胀感、消化不良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由于胃黏膜逐渐丧失屏障功能,长期未治疗可能发展为胃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
4.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结合活检组织病理学评估,并可辅以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存在肠上皮化生,则需进一步明确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风险。
5.治疗通常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及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一旦确诊后,还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早期干预和规范管理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应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辛辣饮食等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