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河豚鱼:河豚鱼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加热或普通烹饪无法破坏,仅需0.5毫克即可能致命。未经专业处理的河豚鱼极易导致中毒。
2.未煮熟的四季豆:四季豆含皂素和血球凝集素,这两种毒素在四季豆未煮熟的情况下会保留,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烹饪时需保证完全煮透。
3.生发的土豆:发芽的土豆含有龙葵素,特别是发芽部位和变绿部分,其毒性较强。摄入过量龙葵素可引起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呼吸困难。
4.霉变甘蔗:甘蔗受黑曲霉污染后会产生3-硝基丙酸,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可造成呕吐、头痛、昏迷等严重中毒反应。甘蔗贮藏不当尤其容易霉变。
5.腌制食品:如腌菜和咸鱼在制作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和黄曲霉毒素,这些物质摄入过量会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并具有致癌风险。
6.野生蘑菇:部分野生蘑菇含有剧毒成分,如鹅膏菌毒素,误食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或致死。与可食用蘑菇外观相似,难以区分。
7.贝类:某些贝类可能因生长环境污染积累麻痹性贝毒或下痢性贝毒。这些毒素耐高温,烹饪无法去除,中毒表现为腹泻、呕吐、肌肉麻痹等。
8.未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如未煮熟的海鲜(生蚝、生鱼片等)可能被副溶血性弧菌或甲肝病毒污染,进食后可能引发腹泻、呕吐或传染病。
9.苦杏仁:苦杏仁含有氰苷,在人体内酶作用下会释放剧毒的氰化氢。加热可以降低毒性,但仍需控制食用量。
10.自制豆浆:生豆浆含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若加热不充分,毒素残留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食物中毒可通过科学挑选、妥善保存和正确加工避免,应使用卫生新鲜的原料,确保食材彻底清洗和合理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