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复发或转移的排查
结肠癌术后即使切缘无瘤,也存在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数据显示,约20%-30%的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复发。便血可能提示肿瘤复发的信号。如怀疑复发,应尽快行结肠镜检查、CT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局部病变或转移。
2.吻合口病变
手术后吻合口可能会出现炎症、溃疡或狭窄,进而导致便血。统计显示,吻合口相关问题在术后患者中发生率可达10%-15%。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吻合口的状态,并根据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或扩张治疗。
3.放射性肠炎
若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放疗,放射性肠炎也可能成为便血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通常在放疗结束后数周到数月内出现,表现为间断性便血、腹泻等症状。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患者在接受盆腔放疗后会发生这种并发症。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止血药或局部干预。
4.痔疮或肛裂等非恶性病因
血便并不总是与肿瘤相关。痔疮、肛裂或其他良性病因如感染性肠炎同样可能导致便血。对于这类情况,通过肛门指诊或者肠镜检查即可鉴别,并采用相应的保守治疗,例如改善排便习惯、保持肛门卫生或应用栓剂。
5.药物副作用的可能性
化疗药物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可能会导致溃疡或出血。部分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也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便血,应暂停相关药物,并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
便血在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症状。应尽早就医,配合医生完成必要的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