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初步评估与疾病分期
确诊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和盆腔增强CT、胸部CT)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局限于结肠,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若为I期或II期:肿瘤局限于结肠壁,未见明显远处转移。
若为III期:肿瘤已扩散至周围淋巴结。
若为IV期:存在远处器官(如肝脏、肺部)转移。
2.手术治疗
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性方法,具体方式包括:
局限性病变可考虑行乙状结肠切除术,兼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以确保病理分期准确。
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大手术,可考虑微创手术或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
3.辅助治疗
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I期通常不需要进一步治疗,仅需定期随访。
II期高危患者(如肿瘤穿透浆膜层、伴有血管浸润)和III期患者通常建议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常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
IV期患者若存在可切除的转移灶,可能采用手术联合全身化疗;若不可切除,则以全身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4.其他综合处理
放疗对结肠癌的作用有限,但如出现局部复发或特殊情况时可能考虑。
肿瘤负担较重或转移性病变导致肠梗阻等急症时,可能需要姑息性治疗,如支架置入或造口手术。
5.随访与监测
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包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检查和CEA水平监测,必要时复查影像学检查,避免漏诊复发或转移。
乙状结肠腺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规范化治疗和长期随访,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