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胆汁分泌和储存机制的改变:胆囊负责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在进食时释放到小肠帮助消化脂肪。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从肝脏持续地滴入小肠,并未经过浓缩。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胆汁在小肠中的作用效率下降,使得脂肪消化变得不完全,可能引起腹胀、腹泻和胃痛等症状。
2.胃酸反流增加:胆汁排放的不规律可能导致胃肠道的平衡被打破,特别是在餐后容易出现胆汁反流进入胃和食管,引起胃酸反流症状。长期的胃酸反流可能导致胃部疼痛和灼热感。
3.肠道菌群失调:胆汁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胆囊切除后,胆汁在肠道中流动不规律,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和腹泻等问题。
4.胃肠动力障碍:部分患者在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出现胃肠动力障碍,这种情况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中的移动速度减慢,引起胃胀、胃痛等不适。
5.饮食习惯的影响:手术后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也可能是导致胃痛的因素之一。高脂肪、高油腻的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建议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免过量进食。
胆囊切除后出现胃疼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定期检查等方法进行管理。如果症状持续或严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