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婴幼儿期特征:婴幼儿由于鼻梁尚未完全发育,导致眼睑相对较平,使得睫毛更容易接触到眼球。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但并不总是需要治疗。
2.生长发育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面部骨骼和软组织特别是鼻梁的发育,会导致眼睑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减少倒睫现象。通常在学龄前这种改善现象开始显现。
3.自愈比例: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70%的儿童会在5至6岁时自然好转,这是因为解剖结构的成熟使得睫毛方向自动调整。
4.必要干预:如果倒睫导致明显的眼部刺激、红肿或流泪,可能需要医生进行评估,通过非手术方法如矫正镜片或在严重情况下手术矫正以避免角膜损伤。
并不是所有小孩的倒睫都会自动改善,因此定期眼科检查非常重要,以便及时识别是否需要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