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动脉阻塞
动脉阻塞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是一种慢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上形成脂肪、胆固醇以及其他物质构成的沉积物,即斑块。随着时间推移,斑块增大,导致动脉变窄。
如果动脉阻塞严重,会导致器官和组织缺氧,这是心肌梗死发生的基础。
动脉阻塞的症状可能包括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以及乏力等,但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一般是动脉阻塞进一步加重的结果,多数情况下是冠状动脉中的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彻底阻断心肌的血液供应。
缺血超过一定时间(通常为20-40分钟)后,心肌细胞开始不可逆地坏死。
典型症状包括剧烈且持续的胸痛,常放射至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伴随出汗、恶心和濒死感等。
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医疗情况,需要立即处理以减少心肌损伤和防止并发症。
这两者虽然密切相关,但动脉阻塞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而心肌梗死是其急性表现之一。预防动脉阻塞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保持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能够降低心肌梗死风险。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应迅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