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确定血管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MRI。
2.局部麻醉:通常采用局部麻醉以减轻不适,并确保手术区域没有疼痛感。
3.导管插入:通过皮肤的小切口,在影像引导下将细长柔软的导管穿过动脉或静脉,直达病变部位。
4.药物注射:通过导管,将特定的硬化剂或栓塞材料注入瘤体。这些药物会导致血管内壁的损伤和粘连,使血流减少,瘤体逐渐缩小。
5.监测与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医师通过影像设备实时监测药物分布,确保药物精准到达目标区域并做出必要调整。
6.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以监测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或感染。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并在数周内限制活动以促进愈合。
介入治疗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恢复快、疤痕小的优点,但仍需注意术后监测与护理,以及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早期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