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促进血液循环:针灸能够刺激局部的穴位,使血管扩张,增加脑部血流量。这有助于为受损的脑神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加速其修复过程。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针灸可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运作,促进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加强神经信号的传导和稳定性。
3.减轻炎症和应激反应:针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脑部的炎症反应。同时,还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4.促进神经元再生: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能促进某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些因子在神经元的生长、修复和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5.改善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中,针灸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和脑损伤相关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运动困难、认知功能下降等,患者通常在针灸治疗后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一定的改善。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脑神经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其效果因个体情况和病变严重程度而异。应结合其他康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