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生理机制:饮酒后,乙醇在肝脏中被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当乙醛脱氢酶活性不足时,乙醛不能有效代谢,会在体内积累,引起脸部和身体皮肤发红。这一现象称为“酒精脸红反应”。
2.危害:长期摄入乙醇可能导致肝损伤、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损害。频繁的酒精脸红反应还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适量饮酒或避免饮酒尤为重要。
3.处理方法:
避免饮酒:最直接的方法是减少或避免饮酒,以防止乙醇在体内累积。
慢慢饮用:如果必须饮酒,建议缓慢饮用,给予肝脏更多时间来代谢乙醇。
饭前进食:饮酒前进食可以减缓酒精吸收速度,从而减少乙醇对身体的冲击。
饮水充足:饮酒过程中多喝水,可以帮助稀释酒精浓度,加速新陈代谢。
4.药物辅助:有些药物如灭蚁灵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然而此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擅自服用。
饮酒后脸红身上发红是身体对乙醇的一种应激反应,建议尽量减少饮酒量,并采取科学的方式保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