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饮食调节与辅助食品
很多偏方提到通过喝牛奶或使用蜂蜜来助眠。这背后的原理可能源于牛奶中的色氨酸,它是合成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重要前体,有助于放松情绪。研究表明,单靠喝一杯牛奶,其色氨酸摄入量过低,作用非常有限。蜂蜜虽能为部分人提供心理安慰,但其主要成分是糖类,未被证实具有直接改善失眠的功能。
2.中草药和自然疗法
某些偏方推荐使用带有镇静效果的中草药,如酸枣仁、百合等。酸枣仁在中医理论中确实被认为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但需注意,这类草药的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剂量不宜随意使用,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另外,薰衣草精油等芳香疗法有助于缓解轻度焦虑,但对重度睡眠障碍者作用有限。
3.生活习惯调整
常见的偏方包括“泡脚助眠”“睡前听舒缓音乐”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度以及放松身心间接促进睡眠。但如果存在慢性失眠或精神疾病,这类方法通常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4.心理暗示与安慰效应
偏方有效性可能还有心理因素。例如,某些人因信任偏方而感到放松,进而进入睡眠,但这属于安慰效应,与偏方本身的物理或化学作用无关。
建议将偏方视为一种辅助方式,不能替代医学干预。如果长期失眠,应尽快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以排查是否存在睡眠相关疾病或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科学治疗方案提升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