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呼吸和身体状态
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练习能够稳定情绪。建议尝试腹式呼吸:每分钟5-6次深而缓慢的呼吸可降低心率,改善焦躁感。身体放松对情绪有积极作用,例如适当拉伸或做轻微运动,如散步20-30分钟,有助于释放内啡肽,减轻心理负担。
2.改善睡眠质量
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是调节情绪的重要基础。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失眠或睡眠不佳,可尝试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避免摄入咖啡因,并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3.记录情绪和分析原因
将内心的烦恼写下来可能有助于理清思绪。研究显示,写作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工具,可以减少个人的心理压力。同时,回顾记录的信息,有助于找到引起烦乱情绪的具体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
4.学习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心烦意乱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例如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听15-20分钟舒缓音乐,或者进行其他感兴趣的活动,这些行为能将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中脱离出来。
5.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或朋友沟通可以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倾诉时,约60%-70%的个体会感到情绪有所好转。在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接受系统化治疗。
6.调整认知模式
情绪往往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认知行为疗法强调,通过识别和调整非理性的思维模式,例如“全有或全无”的想法,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尝试用更现实和宽容的态度看待问题,能够使心理负担减轻。
情绪健康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应当予以重视。当心烦意乱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