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例如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例如文拉法辛),是常用的一线药物。这类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从而减少惊恐发作频率和强度,一般需要每天服用,并在4至6周后开始显效。
苯二氮䓬类药物:短期用于缓解急性发作,代表药物包括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这类药物起效迅速,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不作为首选长期治疗方案。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也可用于某些对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的病例,但其副作用较多,包括口干、便秘等。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对惊恐发作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同时指导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等。研究显示,约70%的患者在接受此疗法后显著改善。
暴露治疗:一种系统脱敏的方式,通过逐步接触引发恐惧的情境或身体感受,降低患者对这些刺激的敏感性,有助于打破“惊恐—回避”的恶性循环。
3.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可能加重症状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诱发神经过度兴奋。
保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研究表明,作息混乱会增加压力水平,可能使症状更难控制。
适量运动,例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
惊恐发作是一种可控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能够达到明显改善甚至完全缓解。避免随意停药或擅自增加剂量,定期就医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