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在生理层面:
心率增快:情绪崩溃容易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速,甚至可能感到胸闷或心悸。
血压升高:过度的情绪压力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引发暂时性血压升高。
应激激素增加: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水平迅速上升,这会干扰消化功能、睡眠规律以及免疫力。
肌肉紧张:长时间的情绪崩溃可能导致肩颈部位或其他部位肌肉持续紧绷,甚至引发疼痛。
疲劳感:持续的应激状态可能消耗大量能量,出现极度疲惫或无力感。
2.在心理层面:
情绪不稳定:可能频繁出现焦虑、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短暂的情绪麻木。
思维混乱:情绪崩溃可能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决策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
自我评价下降:一些人会反复自责或认为自己无能,从而加剧负面情绪。
存在感降低:严重时,可能出现虚无感或轻度解离症状,与外界产生疏离感。
3.在行为层面:
逃避倾向:可能选择回避社交活动或工作任务,以减少压力来源。
不良生活方式:部分人可能通过暴饮暴食、抽烟、酗酒来试图缓解情绪。
睡眠紊乱:可能表现为失眠、多梦或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易怒或冲动: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因小事与他人发生争执。
这些应激反应在短期内是人体对压力的一种自然保护措施,但如果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胃肠道疾病,以及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