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午间休息比晚间更容易入睡

2025-04-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午间休息更容易入睡是因为人体的生物节律和激素分泌共同影响了昼夜觉醒-睡眠模式。具体原因如下:

1.生物钟调控作用

人体受昼夜节律影响,通常在下午1点至3点之间会出现一个自然的嗜睡高峰。这种现象是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的,该区域通过感知光线变化来调节身体的内在时钟。在这个时间段内,警觉性下降、注意力降低,更易感到困倦。

2.褪黑激素水平波动

褪黑激素是一种与睡眠密切相关的激素,其分泌受到光照和生物钟的调节。尽管褪黑激素在夜晚的分泌量最高,但在白天也会有轻微波动。午后,褪黑激素水平略微升高,加之疲劳积累,促使人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3.身体温度变化

睡眠与核心体温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人在午后的核心体温会有所下降,而这种微小的降温可能会向大脑发出信号,提示适合进入放松和睡眠的状态。

4.睡眠压力的增加

从清晨起床开始,大脑内一种叫腺苷的化学物质就会逐渐积累,它被认为是导致睡意的重要因素。随着上午的活动持续,腺苷浓度达到相对较高水平,这种“睡眠压力”在午后达到一个明显的峰值,从而使午间更容易入睡。

5.心理和环境的配合

午间短暂的休憩通常发生在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同时许多人将午间放松视为习惯或日常的一部分,这种心理预期本身也有助于快速入睡。

午间休息虽然容易入睡,但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以避免破坏夜间的深度睡眠。同时,午间小憩并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晚间的充足睡眠,长期忽视夜间休息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