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不足或质量差:
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昼间疲劳和精神不振。
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干扰深度睡眠,进而引发白天的困倦感。
2.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均衡:
长期缺乏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可能导致贫血,从而引起全身乏力。
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食品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引发疲劳感。
3.运动不足:
经常久坐、不坚持锻炼的人容易出现体能下降,导致日常活动中感觉精力不足。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精神状态。
4.慢性疾病或感染:
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心衰等都可能引起持续性乏力和精神不振。
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慢性肝炎、结核等)也会影响人体活力。
5.心理问题:
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动力,伴随疲劳感。
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身体分泌过多的皮质醇,使人感到疲惫。
6.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镇静剂和降压药可能会引起嗜睡或疲劳感。
7.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饮水不足或出汗过多导致脱水后,会使身体供氧能力下降,产生乏力现象。
8.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空气流通差、光线昏暗的环境中会让人感到缺乏活力。
建议了解以上可能因素后,有针对性地从改善睡眠、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面入手,必要时寻求医疗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