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评估消极情绪的来源
消极情绪可能由生活压力、不良事件、身体疾病或社会关系引发。例如,长期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倦怠感,而重大生活变故(如失去亲人)容易引发悲伤情绪。识别这些诱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建立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保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能够有效改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
保证一周至少有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步行、瑜伽或游泳,能够促进体内内啡肽分泌,提高幸福感。
饮食上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全谷物、深海鱼类,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正常运作。
3.寻求社交支持
与亲友沟通,倾诉内心感受可以减轻心理负担。研究显示,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人群更能有效应对压力。如果难以找到倾诉对象,可以考虑参加兴趣小组、志愿活动等方式拓展人际圈。
4.学会科学管理压力
采用正念冥想,每日练习10-20分钟可以显著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合理规划任务,避免积累过多事务引发无力感。
当面对消极思维时,尝试写下问题并用理性的角度分析解决方案,以降低自我否定。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并伴有生理症状(如食欲减退、失眠)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均可作为有效手段。认知行为疗法在缓解消极情绪方面效果显著,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则需要严格遵循医嘱。
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及早处理负面情绪变化,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预防进一步的发展为心理疾病。